1599633388452

金年会家具定制有限公司_稻香虾肥村民笑!番禺帮扶队助乡村振兴引“活水”_金年会家具定制有限公司

稻香虾肥村民笑!番禺帮扶队助乡村振兴引“活水”

时间:2024-06-10 10:08:58 作者:小编 阅读:

  金年会app,“广州来的干部都对我家乡的乡村振兴事业这么热心,我更没有理由不出一份力。”李素偌返乡创业的理由简单朴素。去年,他毅然将在广州、杭州红火的生意交由其他管理人员,自己则回到梅州扎根乡村,带领村民在撂荒土地上掀起“稻虾共作”热潮,助力乡村振兴。

  “稻虾共作”模式,是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梅州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一次创新探索。包括番禺派驻五华工作组的“稻虾共作”等项目,广州市对口帮扶的3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共计流转土地约4.3万亩,其中盘活撂荒地已超2万亩。如今,一片片原本无人问津的撂荒地,蜕变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田”。

  “放虾!”近日,在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铁炉村“稻虾共作”基地,几名农户小心翼翼地将虾笼放入稻田。只见一尾尾罗氏沼虾在水中嬉戏畅游,一旁绿油油的水稻随风摇曳,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的和谐生态画卷。

  “以前这里是撂荒了30年的水田,现在集约了200亩田地全部实行稻虾共作。”广州市番禺区派驻梅州市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组长胡晓明介绍说,“稻虾共作”模式,一方面可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使荒地得到复耕;另一方面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农户每亩每年可增加近6000元收入。

  一水有两用,一地生多金。“稻虾共作”项目通过在梅州撂荒地上开展土地流转,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的种养结合模式,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罗氏沼虾,实现一亩双收,并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外销售。政府、民企形成合力,不仅让“沉睡”的撂荒土地重新“活”了起来,更以全产业链的发展,助力农田增效、农民增收。

  “稻虾共作”模式在梅州落地,还得从2021年说起。2021年年初,番禺区对口支援办相关负责人着眼五华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牵线搭桥,动员从五华县梅林镇福新村走出去的优秀企业家李素偌先生返乡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与农户合作实施“稻虾共作”,闯出一条产业振兴的新路。

  “稻虾共作”,是渔业硕士郭忠生及其团队研发四年的项目。“我们在广州番禺做过试验,虾养得很好,但因为水的咸度较高,水稻收成不好。”郭忠生原本计划到福建另找水田继续试验,不过他到梅州考察后惊喜地发现,五华县的气候、水质和土壤适合罗氏沼虾的生长,养出来的罗氏沼虾富含硒元素。郭忠生当即决定,下一个“试验田”就设在梅州五华。

  很快,梅林镇福新村竹新自然村成了五华县“稻虾共作”的首个试点。该村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在撂荒地上集约土地,开辟出首个“稻虾共作”基地。

  “村里大多数劳动力都在外务工,出现了很多撂荒耕地。集约撂荒耕地实施‘稻虾共作’后,比起单种水稻,产值至少翻了一番。”梅林镇福新村党总支书记表示,群众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更愿意进行撂荒地的复耕复种。

  2021年7月5日,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正式进驻五华县。进驻以后,工作组以推广“稻虾共作”模式作为探索解决撂荒地难题的“突破口”,联合五华县相关部门协同解决该公司在发展壮大中遇到的瓶颈,并采取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新闻报道、资金扶持等方式,助推“稻虾共作”规模由小变大。

  在位于梅州市五华县的稻虾孵化基地,可以看到基地虾塘内一片忙碌景象,几名员工用塑料筐将鲜活的虾苗打捞上岸,装入虾笼、过称、登记,随后将虾笼搬上专门运送虾苗的厢式货车,将之运往附近的“稻虾共作”基地。

  一旁的技术员将网一撒,随手捞起数十只虾苗,每只虾苗约有筷子一般粗,浑身晶莹剔透。看着活蹦乱跳的虾苗,李素偌感慨道,“我从来没想过会从事农业,这要感谢广州来的帮扶干部!”

  由于“稻虾共作”模式属于首创,李素偌和他的团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他指了指眼前这个稻虾孵化基地说,“之前没建这个基地时,虾苗是从珠三角运到梅州的,但在路上已损耗了两成虾苗,进塘后第一周还会陆续出现虾苗损耗的情况。”

  这让李素偌急得直挠头。得知这一情况后,番禺区派驻五华县各工作队立即帮忙在五华寻找场地,并于去年12月在五华县建起了虾苗孵化基地,这才保证了虾苗的存活率。“广州的帮扶干部就像‘服务员’一样,为我们和农户提供了很大便利,才使得‘稻虾共作’项目能在五华顺利推进。”李素偌说道。

  经过半年的试验,“稻虾共作”在梅林镇福新村、转水镇矮车村同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当地不少农户主动关注这一个项目。但是,承包一片撂荒地开展“稻虾共作”需要数十万元启动资金。胡晓明算了笔账,“每亩撂荒地平整复耕的费用就要五六千元,承包100亩就要五六十万元,再加上供电供水等问题,对农户来说压力不小。”为此,工作组想方设法为农户解决融资难问题,如通过划拨乡村振兴专项资金,结合撂荒复耕,为农户解决基本设施问题,如接通电源、安装增氧机以及道路硬底化等问题。

  番禺区派驻五华县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还发挥金融助理的优势,为有意向的农户提供上门服务。今年春节后,梅林镇宣优村村民彭坤平集约了本村荒地60多亩,准备实施“稻虾共作”,家人和村民都很支持,只是缺少启动资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中国农业银行广州增城支行派驻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金融助理李俊辉主动上门服务,帮其办理了30万元贷款。如今,彭坤平的“稻虾共作”基地,已用大型机械平整完毕,电线已拉到位,增氧机也已安装到位,目前已完成虾苗投放,收成可期。

  转水镇五星村农户古紫勇集约了150亩村集体的撂荒地实施“稻虾共作”。“工作组还专门从广州请专家来五华,传授养殖罗氏沼虾和种植水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古紫勇信心满满地表示,接下来会密切关注稻虾长势,用心经营。

  “稻虾共作”模式,是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将产业帮扶与撂荒地整治相结合的一次探索。如何使撂荒地不荒,保障粮食安全,是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进驻梅州后面临的一道“考题”。

  梅州市是农业大市、广东粮食主产区之一,承担着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然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调研发现,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梅州各镇村,耕地撂荒现象普遍。当前,全面完成2022年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梅州面临时间紧、难度大的问题。

  如何答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这道“考题”?在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负责人看来,撂荒地要复耕复种,就必须解决小块变大块,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通过低值变高值,实现产出的效益化。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我们在进驻梅州不久后,就提出要把产业帮扶和解决撂荒地整治结合起来,把两道题合成一道题来作答,围绕撂荒地整治来开展工作。”广州对口帮扶梅州指挥部负责人表示,“去年各工作队进驻后,一开始对于如何开展工作还比较迷茫,但我们鼓励各工作队要解放思想,稳扎稳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格局,做好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各工作队纷纷动了起来,走出迷茫区,步入新赛道,因地制宜寻找对策,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代耕代种、托管经营等方式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探索出一条“村集体主导、农民获益、市场化运作、企业发展”的多赢路径,让撂荒地不再“沉睡”。

  “村集体主导,首先村集体必须成为收益主体,才能成为有效的责任主体。”广梅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五华县转水镇五星村党总支书记刁俊优表示,该村劳动力少,不少土地撂荒已有十五六年,去年起集约土地实施“稻虾共作”400多亩,每年村集体可增加收入几万元。“稻虾共作”不仅解决了村里撂荒复耕的问题,还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收益。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广梅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广梅指挥部将牢牢抓住产业振兴的“牛鼻子”,坚持整合资源为核心,因地制宜为法宝,利益导向为捷径,大力推动梅州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方向迈进,助力梅州全面完成2022年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为梅州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贡献广州力量。

  自2021年7月进驻梅州以来,广州对口帮扶梅州乡村振兴干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积极探索开展产业振兴,结合梅州资源禀赋,创新产业合作模式,以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乡村“造血”功能。

  在广梅指挥部的指导下,广州市派驻梅州市驻镇帮镇扶村各工作队,目前已探索出“政府主导+民企推进+平台销售”“政府搭台+国企赋能+产业融合”“规划引领+品牌打造+市场运作”三种可复制、可推广的帮扶模式,打造产业帮扶的“广梅路径”,为梅州富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稻虾共作”项目,是广梅指挥部大力探索推广的“政府主导+民企推进+平台销售”助力全产业链发展。广梅指挥部指导各工作队(组)引进广州市初心优品商业有限公司、广东省悯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通过“政府主导推动土地流转+企业规模化机械化种植+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方式试点推进农业产业合作项目,集约撂荒土地,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烟稻轮种”“稻鱼共生”等模式,推动实现带动村民增收、企业盈利、增加就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多方共赢目标。目前,该模式已在华城镇、潘田镇、白渡镇、水口镇、松源镇等陆续铺开。

  广梅指挥部牵头引进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南方电网等大型国企,探索“光伏+”模式,在蕉岭县新铺镇投资9亿元打造“光伏小镇”示范项目,发展“农光互补”板下经济,带动就近就业、村集体和农民增收,项目动工后将提供将近1000个工作岗位,项目投产后可提供30多个长期管理岗位,板下种养殖产业可提供100多个工作岗位,有效带动就业。目前,该模式已在新铺镇、黄金镇、光德镇、东石镇等陆续铺开。

  广梅指挥部充分开发梅州苏区绿色生态、红色旅游、客侨文化等资源,以旅游业为重点,探索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培育乡村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目前正以西阳镇筀竹村为试点,充分发挥该地民宿产业集群、农旅体验项目、特色文旅活动等优势,谋划打造“云端溪谷·桃源筀竹”的乡村振兴文旅产业“筀竹样板”。目前,该模式已在西阳镇、茶阳镇、广福镇、坭陂镇等陆续铺开。

申明:如本站文章或转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尽快处理!

上一篇:上海滩里的港式茶餐厅 传递港味文化

下一篇:138㎡新中式风格案例展现端庄优雅之美

返回
客服电话:020-65533248免费预约师傅上门量尺!点击咨询